筳
筳
拼音tíng注音ㄊ一ㄥˊ拆字竹 廷
部首竹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12画五笔TTFP仓颉HNKG
郑码MMBY四角88401结构上下电码8938统一码7B73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丨一フ丶
部首竹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12画五笔TTFP仓颉HNKG
郑码MMBY四角88401结构上下电码8938统一码7B73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丨一フ丶
筳字的基本解释
基本字义
筳
⒈ 络丝、纺纱或卷棉条的用具。
⒉ 小竹片,亦指小竹枝或小木枝。
⒊ 小簪。
⒋ 笼。
⒌ 竞。
⒍ 古同“莛”,草茎:“以筳击钟,(岂能)发其音声哉?”
统一码
出字UNICODE编码U+7B73,UTF-32: 00007B73,UTF-8: 7B73。
筳字由竹 廷组成,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(CJK Unified Ideographs)。
相关字词
撞筳、竹筳、筳卜、筳篅、筳篿
English
feast
筳字的详细解释
基本词义
◎ 筳
〈名〉
络丝、纺纱或卷棉条的用具。一般用小竹筒或蜀黍稍茎制成 [utensil of winding silk yarn]
筳,所以络丝者,苏俗谓之籰头。筳即其四周挺如栅者。——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筳字的康熙字典
【廣韻】特丁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唐丁切,𠀤音庭。【說文】繀絲管也。【正字通】繀,著絲於莩車也。今紡絲銓曰筳子。
又小竹。【東方朔·答客難】以蠡測海,以筳撞鐘。
又楚人結草折竹卜曰筳篿。【屈原·離騷】索藑茅以筳篿兮。【註】筳,小折竹也。【文選註】筳,竹算。
又【玉篇】籠也。
又【集韻】湯丁切,音㕔。【揚子·方言】緪、筳,急也。
又【集韻】待鼎切,音挺。屋梁也。
筳字的说文解字
繀絲筦也。从竹廷聲。
繀絲筦也。从竹廷聲。特丁切
(筳)繀絲筦也。糸部曰。繀、箸絲於筟車也。按絡絲者必以絲耑箸於筳。今江浙尙呼筳。从竹。廷聲。特丁切。十一部。
你可能还想了解
Copyright © 2023 256查询网 All Rights Reserved